核心提示:隆平水稻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馆内的三个展厅。分别是:《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分别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场景等方式,向大家展示杂交水稻的生产过程和发展历史,以及稻作文化和水稻科技。...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 长沙报道)10月12日,由中国侨联指导,湖南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1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进入第二采访点:隆平水稻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以展示中華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為主題,以傳播農耕文明和中國雜交水稻科技成就為宗旨,既展示了雜交水稻的產生、發展和影響,中華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以及水稻科技,也展示了袁隆平院士不平凡的一生,更让记者惊讶的是:一粒粒神奇的种子。
隆平水稻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馆内的三个展厅。分别是:《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分别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场景等方式,向大家展示杂交水稻的生产过程和发展历史,以及稻作文化和水稻科技。
在馆内记者了解到,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实验田里发现一株形态特优水稻的情景。这株水稻一穗达到230粒,籽粒饱满,在稻田里仿佛鹤立鸡群。通过第二年的试种,袁隆平发现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它证明水稻存在杂种优势,为袁隆平日后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带来启发。
展柜里陈列着一份珍贵的手稿,这是袁隆平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1966年2月,这篇论文刊发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上,引起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的重视。
经过多年努力探索,中国的杂交水稻已从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发展到超级杂交稻。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步步成真。展厅里一面展示108种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的大型“种子墙”,正是近年来中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生动写照。
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重要贡献,还走出国门、惠及世界。自1979年起,袁隆平等中国农业科学家多次奔赴海外,通过开设国际培训班、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外试种等多种形式,将杂交水稻传播到世界各地。
记者们在这里从中国水稻的发展历史、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意义等众多方面,深入了解袁隆平为国家、为人民所做出的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