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3月12日,在两会新闻中心安排下,中外新闻社记者采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记者 韦燕)3月12日,在两会新闻中心安排下,中外新闻社记者采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药膳食疗因此受到百姓的关注。药食同源食品和饮品发展前景可观,这对于加强药食同源产品创新开发与宣传来说,是一个新兴的赛道。中医药产业发展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建议,对于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类疾病特点开发出来的药食同源产品,应该建立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管理的体系,让药食同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作用。
近些年,很多学者都提出要用“厨房代替药房”“食物代替药物”,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都有关于 Food As Medicine的专业课程。“中国‘药食同源’思想即是食物保健理念,包含中医药学食疗、养生保健和药膳等,是人类的文明宝藏,我们要做的是在工艺和技术上突破,让中国药膳更具影响力。”刘清泉说。
刘清泉介绍,周朝“食医”分工的出现促进了“食治”“药膳”领域的出现和发展,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治疗上除了用药,也采用了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来配合治疗,药食同源理论源远流长,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药膳学》中,也明确了“食物的治疗作用”。
中外新闻社记者韦燕在两会新闻中心
“药⻝同源产品有利于拉动经济,有利于农⺠提⾼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您有何看法?”记者问。
刘清泉委员谈到,“神农尝百草”与“药⻝同源” :《医賸》云:神农“尝百 草之滋味,⽔泉之⽢苦,令⺠知所避就。此其尝百草为别⺠之可⻝者,⽽⾮定医药也。”。药⻝同源产品有利于拉动经济,积极引导村民规模种植中药材,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使中药材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但是中国药食同源产品的安全性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刘清泉表示,宣传好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和膳食文化,是健康中国建设中自我保健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由于政策法规要求,不能宣传药食同源产品的疗效,这阻碍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医学发展。”对此,刘清泉委员提出,建议修改药食同源产品的广告宣传制度,建立符合中医药规律的管理体系和宣传体系。
刘清泉建议,对于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类疾病特点开发出来的药食同源产品,应该建立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管理的体系,让药食同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作用。
刘清泉最后表示,“药食同源”资源因其具备安全可靠的性能、完备的理论支持和经久流传的历史,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青睐。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基础研究,建设标准体系。加快培育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开发集安全性、风味性及个性化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产品。同时,加大药食同源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重视营养健康知识普及,让老百姓选择基于药食同源的养生保健方式。
刘清泉委员出席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