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3月6日下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香港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全体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联会主席黄锦良分别就香港人的北上深圳“反向消费潮”以及“香港影响力下降说”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香港代表团审议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记者 韦燕 刘暖尧)3月6日下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香港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全体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联会主席黄锦良分别就香港人的北上深圳“反向消费潮”以及“香港影响力下降说”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八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3月6日下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香港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全体会议并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应如何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多位港区代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建言,善用港澳独特地位和优势,用教育铺路、为人才通路、让科技探路,推动大湾区资源要素一体化发展。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沪港社团总会主席姚祖辉围绕科教兴国战略谈到,香港拥有多所世界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应抓住中央政策机遇,实现教学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聚合。
全国人大代表李慧琼发言
“香港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香港要善用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加强与内地在科研学术、学生交流、人才培育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加快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培养爱国爱港的优质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资源,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叶玉如指出,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全方位、开放性、战略性的人才体系,培养和引进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已进入提速换挡、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指出,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香港和澳门可善用自身独特地位和优势,加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中外新闻社总编辑韦燕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香港代表团采访
李慧琼代表说,目前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许多香港人都愿意选择到内地消费、旅游、工作。这代表香港人喜欢到内地探索,愿意了解内地,对于了解内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香港也需要吸引更多人南下,非常感谢中央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新增两个内地赴港澳自由行城市。”李慧琼提到,疫情之后,香港特区政府也举办了许多盛事和活动,也有不少宣传活动。但是香港需要从核心要素出发,并且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推出更多创新的产品。只有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南下。
中外新闻社总编辑韦燕采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徐莉
当前,有很多外媒唱衰香港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下降,原因包括疫情以及外籍人口流失等。而且,香港的“移民潮”也在持续,通过优才计划进入香港的大多是内地人。对此,李慧琼表示,香港一直都是一个开放城市。有不同的人进出进入,我们很高兴看到香港的优才计划受到欢迎,我们肯定会继续推出不同的计划去吸引不同的人才,去为香港的发展贡献力量,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希望能够重新调整访港游客免税额。
中外新闻社总编辑韦燕同香港多家媒体采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7日上午参加香港代表团审议。在认真听取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发言后,丁薛祥表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香港从由乱到治稳步迈向由治及兴,港澳保持稳定发展良好态势。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在香港代表团,丁薛祥指出,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要尽早完成这项工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香港长治久安。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大力拓展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中外新闻社总编辑韦燕采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勇
中外新闻社刘暖尧记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香港代表团采访
港区人大代表会后见记者
媒体采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