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24年8月18日,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率中外新闻社执行社长刘登臣,中外新闻社副总裁、中外新闻社加拿大分社社长张珈闻,中外新闻社国际项目部执行总监罗通文一行应邀前往深圳前海嘉里中心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自然生态数字碳汇专项基金考察。中和领航碳汇经济集团董事会秘书、碳汇事业部总经理王楠,中和领航碳汇经济集...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记者 张珈闻)2024年8月18日,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率中外新闻社执行社长刘登臣,中外新闻社副总裁、中外新闻社加拿大分社社长张珈闻,中外新闻社国际项目部执行总监罗通文一行应邀前往深圳前海嘉里中心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自然生态数字碳汇专项基金考察。中和领航碳汇经济集团董事会秘书、碳汇事业部总经理王楠,中和领航碳汇经济集团副总、红色文化事业部总经理邓远辉参加会议,并共同探讨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互认,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破题之道”,撬动碳标准国际合作“最大公约数”。
如何加快数字技术在生态系统碳汇领域的应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自然生态数字碳汇专项基金执委会主任丛景飞在见面会上解读了国家最新颁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相关内容,就“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及数字生态关键能力的建设”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丛景飞主任指出,数字技术可应用于生态环境智慧治理、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建设及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完善自然生态碳汇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起到支撑作用。
丛景飞主任认为,数字生态关键能力建设主要表现为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碳汇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碳汇安全屏障,增强碳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
鉴于中外新闻社的功能定位,韦燕总裁也进一步强调了碳中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本世纪中期实现碳中和,必须要求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碳中和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使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与自然界的碳吸收量达到平衡,对于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定义,碳中和也称作“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必要步骤,多国已通过法律规定、政策宣示等方式明确了碳中和目标。
截至2022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实施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碳中和项目(2010年)、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2016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周碳中和项目(2014年)等60多个碳中和项目,开创了林业碳中和项目在国内实践的先河。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论述高瞻远瞩地点明了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性。然而,受限于各国在碳中和技术、政策、认知和行动等方面的较大差异,碳中和全球治理面临多重约束和挑战。
中外新闻社2011年5月6日获国务院港澳办批准落地北京,使中外新闻社与各驻华大使馆的交流与合作更广泛、更密切。一直以来, 中外新闻社以全球视野、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中外新闻社善长从“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吸取智慧。中外新闻社大使俱乐部至今已经有成员国大使98位,本着联合国宪章维护世界和平支持千年计划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公共外交领域、气候变化等展开友好交流对话提供帮助,积极推动碳中和国际合作,中外新闻社任重而道远。
此次见面会上大家认为,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福祉和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碳排放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何推动碳中和国际合作,宾主双方建言献策,贡献真知灼见,并达成双方初步合作的共识,我们有理由期待: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与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重大灾害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和应对碳中和全球治理挑战贡献中国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