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9月13日,中国记协在京举办第123期“新闻茶座”,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所长徐伟忠围绕“中非合作开启新征程”的主题同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港澳台在京记者、外国驻华使馆新闻官以及境内媒体记者等进行交流,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外新闻社记者韦燕、刘登臣出席。...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9月13日,中国记协在京举办第123期“新闻茶座”,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所长徐伟忠围绕“中非合作开启新征程”的主题同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港澳台在京记者、外国驻华使馆新闻官以及境内媒体记者等进行交流,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外新闻社记者韦燕、刘登臣出席。
徐伟忠在发言时指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突出强调互利共赢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以“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为特点的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并提出未来三年中非携手实施“八大行动”,标志着中非关系迈向了新的高度。此举对于深化中非合作、加强南南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对时下个别国家推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
徐伟忠结合30多年来实地走访考察30多个非洲国家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研究非洲的成果和心得。他认为,目前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等很多非洲国家呈现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过的强劲发展势头,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徐伟忠说,在发展任务上,非洲各国求发展、特别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愿望显著增强;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政治道路、建设发展型政府的政治转型在不断加速;在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多国陆续出台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助推下,“非洲梦”得到不断充实和具体化,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徐伟忠指出,顺应非洲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中非经贸合作在动力机制、合作方式等方面需要转型升级,由单纯的技术、资金支持和生产改进向为发展提供更好政策和环境转变,中非应加强治国理政等发展经验交流,实现合作提质增效。
会上,中外新闻社记者韦燕提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上见证了多个中非合作项目的签约,徐所长对已经签约的项目落地和实施有何期待?”徐伟忠说,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丰硕,意义深远,将中非关系提升到新高度,为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刊记者在会上看到,中外记者和驻华使馆外交官对本期“新闻茶座”十分关注。据统计,共有来自境内外58家媒体的记者出席本期新闻茶座。其中外国媒体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官员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芬兰、俄罗斯、匈牙利、捷克、日本、新加坡、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埃及、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拉利昂、南非、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等40个国家。
中非是天然的好兄弟、好朋友。近年来在双方领导人的推动下,中非关系全方位提升。2017年中非贸易额已经达到1700多亿美元。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目前已有3000多家中资企业活跃于非洲各国,为推动中非互利合作、促进当地发展作出贡献。与此同时,中非公共外交蓬勃发展,人文交流日益上升,双边民心相通相亲。